浪尖淬锋刃 风雨砺“慧眼”​——江南工业集团党员突击队湖上科研攻坚纪实
2025-06-26 17:46:43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 | 编辑:易阳思 | 作者:游倩          浏览量:3427

雨湖融媒6月26日讯(通讯员 游倩)近日,试验地区的初夏骄阳似火。波光粼粼的湖面下,一场关乎水下智能产品突破的“战役”悄然拉开帷幕。试验船上,身着防静电服的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品技术研究所党员突击队员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组装与连接。他们手中组装调试的,正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智慧眼”核心组件。这套精密设备的首次湖上实战测试,将决定水下“猎手”是否能精准锁定目标、一击制胜。

烈日炙烤下的坚守

试验当天正午,湖面蒸腾的热浪与灼人日光交织,试验甲板温度飙升,金属设备烫手得如同刚出炉的烙铁。党员突击队员李家鑫弓着腰,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在眼睫毛上凝成水珠,刺得他下意识地猛眨了几下眼睛。但此刻校准前端组件角度容不得丝毫偏差,他顾不上擦拭汗水,死死盯着调试仪器,指尖极其轻微却又精准地旋动着微调旋钮,确保“智慧眼”的“视线”分毫不差。时间在紧张的调试中飞速流逝,每个人都深知,这次测试窗口稍纵即逝,必须与时间赛跑。

暴雨突袭中的守护

然而,天气突变,午后乌云如墨翻涌,暴雨裹挟着狂风倾泻而下。湖面瞬间化作汹涌的战场,雨点如利箭般砸落,船体在巨浪中剧烈摇晃。“快!保护接收模块!”党员突击队队长胡伟凡一个箭步冲到舱外,紧紧扶住被风吹得猛烈摇摆的设备支架,沙哑的嘶吼穿透雨幕。孔德强毫不犹豫地冲进雨帘,用防水篷布紧紧护住传感器和数据接口。两人俯身蹲下、腰腿发力,用身体死死抵住被狂风掀起的篷布边缘,任凭暴雨浇透全身。

事有正反两面。这场意外的暴雨,反而成为检验设备防水性能与信号稳定性的绝佳契机。

舱内“战场”的智慧突围

船舱内同样是不见硝烟的战场。狭小空间里,关键数据处理核心与测试平台挤占着每一寸空间。风浪导致发电机供电不稳,电压表指针疯狂跳动,强烈的电磁干扰几乎吞噬目标信号。数据链路负责人王佳昊与凌琮杰迅速组成“攻坚小组”:在狭窄缝隙间腾挪辗转,理顺如蛛网般的线路。凌琮杰迅速打开工具包,取出备用的逆变器,手指如弹钢琴般飞快地连接着电源接口。王佳昊则掏出万用表,在颠簸中尽量稳住手腕测量电压波动。他们利用“锂电池+逆变器”搭建备用电源,将电压波动精准控制在1%动态范围内。两人在摇晃的船舱内互相借力支撑身体,一个操作,另一个便打下手递工具、稳定身体。他们如同精密的工匠,在局促空间里搭建起数据处理的“微型堡垒”,确保海量数据高效解析。

突破!锁定目标的高光时刻

风浪呼啸、引擎轰鸣、设备嗡鸣……杂乱的背景噪音如同闹市喧嚣,而真正的目标信号却微弱如细语。这是对“智慧眼”智能“大脑”的终极考验。数据显示屏前,突击队员们或紧握鼠标滚轮滑动寻找关键参数,或指尖在键盘上快速而准确地输入指令,屏气凝神,快速调整处理算法参数。临时搭建的运算平台发出低沉轰鸣。

“过滤干扰!”“放大信号!”指令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急促而坚定。

突然,一个微弱却规律的信号特征图样在屏幕上清晰浮现!“目标锁定!”党员苏瑞群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随即迅速俯身凑近屏幕确认。后台处理软件飞速运转,数秒间,目标方位与距离的精准数据赫然呈现。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而是“智慧眼”在真实复杂环境中交出的完美答卷——历经高温、暴雨、摇晃、干扰的重重考验,这套自研水下智能装备终于展现出钢铁般的可靠性能。

当试验成功的那一刻,主控屏前的突击队员们疲惫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有人揉着酸涩的眼睛,长长吁了一口气;有人情不自禁地转过身,与身旁同样满面汗水和油污的同事相视而笑,激动地握了握拳。

六月的这场风雨兼程,淬炼出“智慧眼”的实战能力,为完成国产化的水下智能产品研制奠定了基础。

责编:易阳思

来源:江南工业集团

  下载APP